高新区的村庄里,公示栏上“三资”事项清单整齐排列,村民们围在跟前细细看着,不时交头接耳说上几句。这悄然发生的变化,源于高新区推行的“三资”领域村级事务小微权力清单制度,让规范用权成为乡村发展的坚实底气。
权力边界更清晰,村级事务有了“明白账”。过去,村级“三资”管理中,哪些事该谁办、按什么流程办,常让村干部犯难,村民心里也没底。如今,7大类小微权力事项被清晰列出,每项都明确了政策依据、办理主体和操作流程。村级重大事项严格走“四议两公开”程序,物资采购经集体讨论,集体产权交易按标准区分平台……就像给村级权力装了“导航系统”,村干部照单办事,村民看得明白。某村推进公益事业建设时,从村民代表提议到方案公示,全程按流程推进,项目落地比预期提前10天,村民说:“步骤清了,矛盾少了,干事顺了。”
监督网络更严密,权力运行晒在“阳光下”。“以前想监督不知道咋下手,现在渠道全敞开了。”一位村民举着手机展示村级事务公开小程序,上面实时更新着集体资产交易进度、财务开支明细。如今,群众监督、村务监督委员会监督、集体经济组织监事会监督和办事处监督形成“四位一体”体系,监督电话和联系人常年公开,村级事务从决策到实施全程可查。有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审核财务票据时,发现一笔支出手续不全,及时提出整改,避免了违规问题。这种全方位监督,既给权力上了“紧箍”,也让村民多了份安心。
治理效能在提升,集体群众双受益。规范管理激活了村级“三资”活力,集体资产不再“沉睡”,村民权益有了保障。某村清理规范旧合同,为集体挽回经济损失6万多元。这些变化变成了实实在在的好处:村里修了新路、添了健身器材、给老人发了补贴……村民们说:“集体有钱了,办实事的底气足了,咱的日子也更有奔头了。”
从模糊到清晰,从随意到规范,高新区“三资”治理让村级权力在制度框架内规范运行,既守护了集体资产“家底”,也暖了群众心窝。这看得见的变化,正为乡村振兴注入持续动力,让规范用权成为乡村发展最可靠的支撑。